所有書籍
「恩友學校」目錄
MarkDown
16. 《教會篇》做主門徒的信條
1. 【信仰篇】論悔改的心
2. 【信仰篇】亞伯的獻祭
3. 【信仰篇】所以你們要去
4. 【信仰篇】論完全人
5. 【信仰篇】論信仰
6. 【信仰篇】信的行為
7. 【信仰篇】不要另立根基
8. 〔天國篇〕進天國的道理
9. 〔天國篇〕財主的啟示
10. 〔天國篇〕基督徒的迫害
11. 〔天國篇〕基督徒的義
12. 〔天國篇〕富有人進天國
13. 〔天國篇〕天國的小子
14. 〔天國篇〕第三層天
15. 《教會篇》最大的神蹟
16. 《教會篇》做主門徒的信條
17. 《教會篇》初代的教會
18. 《教會篇》教會的執事
19. 《教會篇》終身原諒
20. 《教會篇》無愛的世代
21. 《教會篇》同得擄物
22. {傳教篇}十字架的道理
23. {傳教篇}太初有道
25. {傳教篇}慾望之果
26. {傳教篇}傳福音的秘訣
27. {傳教篇}起初的愛心
28. {傳教篇}約伯的啟示
29. 【禱告篇】主訓人的禱告
30. 【禱告篇】主的禁食
31. 【禱告篇】與上帝同在
32. 【禱告篇】等候勝利
33. 【禱告篇】論禱告
34. 【禱告篇】再論禱告
35. 【禱告篇】也論方言
36. 〈律法篇〉律法的成全
37. 〈律法篇〉兩條誡命
38. 〈律法篇〉把最好的給人
39. 〈律法篇〉常與窮人同在
40. 〈律法篇〉舊約的「詩篇」
41. 〈律法篇〉舊約與新約
42. 〈律法篇〉十誡的律法地位
43. 【附錄】舊約律法中的「十戒」及「愛人如己」條文:
45. 〔其他收錄〕耶穌的榜「樣」
47. 〔其他收錄〕不後悔的上帝
49. 〔其他收錄〕中國人的祖先
18. 《教會篇》教會的執事
恩友學校 ====
台灣
從
英國
長老教會始傳來台後,至今已有一百四十年歷史,中間歷經
滿清
、
日本
以及
中華民國
三個時期。其中尤在公元一九四九年,
蔣氏
父子時代撤退來台時期,除本身也受洗成為基督徒外,許多失意的高官商賈,也在失意之餘受洗成為基督徒。 而當時在
中國大陸
傳福音的世界各個宗派,也都一一撤退來台,使得當時的
台灣
,成為全世界傳教士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許多人都以為,像這樣的景況,台灣不出數年必成為基督教國家。 可是到如今,
台灣
基督徒統計正常參加主日禮拜的,若不計及天主教徒,則只有不到百分之二人口,近年來甚至有逐漸減少的趨勢。大大的出乎基督教專家學者的預料,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景發生呢? 原來像
台灣
或
中國
,這樣有宗教信仰及文化的國家。 若教會不能成為可向這些傳統勢力宣戰的教會。 也就是使
台灣
教會,如同初代使徒
彼得
、
保羅
或等所建立的教會。 這些初代的教會,都能真正秉持主
耶穌
的教導,以愛及真理,向高度的
希臘
、
羅馬
文化挑戰,最後教會不但站立得住。並且在主後三百二十三年,
君士坦丁
大帝的命令下,成為
羅馬帝國
的國教。奠定了基督教成為的普世的宗教根基。 像這樣以愛和愛主的殉道精神,所建立起的教會。不僅征服
羅馬帝國
,甚至最後成為幾乎所有歐美國家,包括
英國
、
德國
、
法國
,
西班牙
等歐洲國家,甚至美洲的
美國
和
加拿大
等國家的唯一信仰。雖然在教會的成長過程中,發生許多負面的事。 像
羅馬帝國
時期,教會與
羅馬帝國
結合的結果,教會開始世俗化和腐化。 教會發展成為
天主教
,以「上帝在地上的代表」自稱的教皇,掌握了大部份權力。 他們不僅稱呼主
耶穌
的母親
瑪利亞
為聖母,並以之取代聖靈,成為禱告的對象。 稱呼教會管理為「神父」,他們不但掌握有赦罪的權柄,並以他們的講道代替
聖經
。 使得
聖經
成為教會的附屬品,甚而到
中古世紀
從教會中消失。 教會的腐化,直到十七世紀,方因
馬丁路德
神父無意間因整理地窟圖書時,偶然發現了
聖經
,才領悟到天主教的錯誤,要求宗教改革。雖然在改革過程中,
馬丁路德
等人?經許多危險和逼迫,但因聖靈帶領,終使
歐洲
部份地區,脫離天主教勢力,這就是「新教」的由來。 然而成為新教的國家,是否就可以活出 主
耶穌
的教導出來。 我們可以從基督教來到
台灣
為例加以說明。 雖說
台灣
本身也有文化,但若比起早期
希臘
和
羅馬
文化,其文化層次可說較低。 尤其是宗教信仰,以台灣民間信仰為主,間雜部份外來
佛教
文化,似乎存在著高深哲理。 但涉及真正的信仰內容,仍屬迷信者多。 像這樣的文化,按照過去基督教的經驗,應是福音很容易傳揚並紮根的地區。 這是為何民國三十八年以後,當時大量傳教士跟隨政府來台,使得
台灣
突然成為全世界傳教士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使得許多人相信,也預言
台灣
將成為一個基督教國家。 然而事與願違,到如今
台灣
信仰基督教的人口,卻佔不到全國人口百分之二。 這是為什麼?殊不知其原因,乃基於
台灣
早期福音傳入台灣時,他們所建立的教會,早已失去初代教會的精神和內涵。 造成這樣的原因,乃源於歐美至中古世紀後,就已發展出不管是信仰天主教,或基督教,可謂是進入整個歐美,全民皆信 主
耶穌
的時代。 也就是說,在那個封建時代裏,在帝國和教會的壓力下,讓你不得不信主。 即使來到十九世紀末的文藝復興時代。 雖在社會上出現許多反宗教的言論,像「天賦人權」、「共產主義」等自由主義學說。 其中對宗教,也僅能提出像「無神論」等,所謂「有神」或「無神」的爭辯,而無其他信仰可取代當時的基督教信仰。 可以說,直到福音傳來
台灣
為止,整個歐美,都已進入所謂基督教「意識形態」信仰的時代。在那裏雖有無神論,但究竟是極少數。何況這些無神論,許多人當面臨生死關頭時,仍免不了會要求教會為他們辦理安息,否則就會產生人生終點心裏的不安。 這種情況就如同目前的台灣,許多人雖說無信仰。 但當他們臨終時,卻免不了自己和家屬的要求,按
台灣
習俗辦理喪事,否則整個家族心裏會產生不安。也就是說,表面雖說無信仰的
台灣人
,卻牢牢地被
台灣
民間信仰所束縛。 雖說台灣傳統的民間信仰,其文化內涵十分崇尚迷信,深為知識份子所批評和不恥。 然而這種信仰在
台灣
,卻也發展到幾乎五步一小廟、十步一大廟的地步。 也就是說,即使這些信仰的內容非常低俗,但在
台灣
卻已發展成為「意識形態」的一種信仰。 像這樣進入「意識形態」信仰的宗教,其實宗教本身並不需要有很深的內涵,像
台灣
到處林立的小廟,即使只是拜拜的像徵,毫無講道內涵,數百年來,它依然可成為維繫整個
台灣
的共同信仰。 而歐美的教會也是如此,在全民幾乎皆是基督徒的認知下,教會的存在,並不是要如何去傳福音,如何領人信主,以及如何以愛及行為,重新建立教會的社會價值,因全民已是基督徒了。 所以教會首要的工作,乃是如何守住教會,以及如何使這些已信主的弟兄姊妹,喜歡到教會裏去。因在「意識形態」信仰下,守住教會,就守住信仰。 至於教會以外的人,是否來教會,就不是重要的事。 因來不來教會,只是時間問題,時間一到,或者已走到人生盡頭的信徒,他們也會像台灣的民間信仰一樣,終究仍會回歸到教會,甚至求助於教會。 可是這種失掉起初愛心的教會,以「意識形態」信仰為基礎建立的教會,在已是基督教國家的歐美,當然不成問題。可是這樣的教會,一旦移植到
台灣
,這種早已有自我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地區,就成為很大問題。 教會在沒有信眾基礎下,不但沒有被教導如何幫助社區,愛心如己,以及對外傳福音的能力。反因尊循
歐美
教會的舊習,成為與社區隔離,不知民間疾苦,只求如何守住自己的羊的教會。 使得
台灣
教會在社會上,不但被批評為自私自利只顧自己,對外卻沒有愛。 甚至被指為社會上,謀求特定少數階層利益的教會。 所以教會企求在
台灣
成長與復興,當然除了我們要懇求聖靈的同在,帶領我們前面道路外。 更重要的是,
台灣
教會也必須重新學習起初的教會。 像使徒
彼得
、
保羅
等起初建立的教會。 秉持
聖經
教導,以愛、關懷及真理,向
台灣
的原有宗教前進,邁開步伐。 因為起初的教會,他們不僅要面對高等的
希臘
、
羅馬
文化,此外,還有
猶太人
的逼迫,以及帝國的迫害。他們處境之艱難,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然而因著對主堅定的信心,以及無比的愛心,他們不但克服了環境。 甚至到最後也逼使
羅馬
,不得不接受基督教成為國教。 這種結果,相信在
台灣
原本膚淺的傳統信仰下,我們若能秉持「
起
初教會
」的精神,從
聖經
中重新尋找已迷失的真理和愛心,重新建立起初教會的模式。相信在
台灣
,我們有真理,有愛,有信實,更有主的同工。必能使
台灣
,像教會過去征服
羅馬帝國
一樣,如同教會學者所預言般,成為基督教的國家。
首頁
網站消息
線上書籍
用戶管理
捐款說明
網站連結
影音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