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書籍
「恩友學校」目錄
MarkDown
15. 《教會篇》最大的神蹟
1. 【信仰篇】論悔改的心
2. 【信仰篇】亞伯的獻祭
3. 【信仰篇】所以你們要去
4. 【信仰篇】論完全人
5. 【信仰篇】論信仰
6. 【信仰篇】信的行為
7. 【信仰篇】不要另立根基
8. 〔天國篇〕進天國的道理
9. 〔天國篇〕財主的啟示
10. 〔天國篇〕基督徒的迫害
11. 〔天國篇〕基督徒的義
12. 〔天國篇〕富有人進天國
13. 〔天國篇〕天國的小子
14. 〔天國篇〕第三層天
15. 《教會篇》最大的神蹟
16. 《教會篇》做主門徒的信條
17. 《教會篇》初代的教會
18. 《教會篇》教會的執事
19. 《教會篇》終身原諒
20. 《教會篇》無愛的世代
21. 《教會篇》同得擄物
22. {傳教篇}十字架的道理
23. {傳教篇}太初有道
25. {傳教篇}慾望之果
26. {傳教篇}傳福音的秘訣
27. {傳教篇}起初的愛心
28. {傳教篇}約伯的啟示
29. 【禱告篇】主訓人的禱告
30. 【禱告篇】主的禁食
31. 【禱告篇】與上帝同在
32. 【禱告篇】等候勝利
33. 【禱告篇】論禱告
34. 【禱告篇】再論禱告
35. 【禱告篇】也論方言
36. 〈律法篇〉律法的成全
37. 〈律法篇〉兩條誡命
38. 〈律法篇〉把最好的給人
39. 〈律法篇〉常與窮人同在
40. 〈律法篇〉舊約的「詩篇」
41. 〈律法篇〉舊約與新約
42. 〈律法篇〉十誡的律法地位
43. 【附錄】舊約律法中的「十戒」及「愛人如己」條文:
45. 〔其他收錄〕耶穌的榜「樣」
47. 〔其他收錄〕不後悔的上帝
49. 〔其他收錄〕中國人的祖先
17. 《教會篇》初代的教會
恩友學校 ====
路加福音
第十七章,第1節到第19節,就是 主
耶穌
親自教導如何做好門徒的工作。 起先,他教導要有饒恕人的心,接著又教導要有信心與克苦耐勞的心。 有關饒恕別人,主
耶穌
對門徒說:
「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絆倒人的有禍了。 就是把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丟在海裏,還強如他把這小子裏的一個絆倒了。 你們要謹慎,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勸誡他。他若懊悔,就繞恕他。 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轉說,我懊悔了,你總要繞恕他。」
主
耶穌
因愛世人,所以對所有願意來到教會的弟兄姊妹,都是非常珍惜。 甚至以天國裏的「小子」,稱呼這些初來教會的兒女,顯明 主
耶穌
在他們身上的愛及盼望有多麼深切。然而這些在 主
耶穌
眼裏有盼望的兒女,卻常常在服事教會的人身上跌倒,而離開教會,這就是 主
耶穌
所稱絆倒人的事。 主
耶穌
說這樣的人有禍了,因我們原是罪人,行事為人本就屬乎肉體。 雖因信主,靠著 主
耶穌
的寶血得以潔淨,但行事為人仍多有軟弱,裏面常會以肉體所行的為是,這樣的人要勸誡人,不客氣說,好似五十步笑百步。
除非人的行為良善,受洗後也完全脫離了罪,否則也可能是一步笑百步。 因此,若一味只知責備弟兄,致使他跌倒,就如
馬太福音
第十八章,那位只知求人憐恤,卻不知要憐恤那位比他貧窮的僕人,所以要被 主
耶穌
交給掌刑的,墮落到黑暗裏了。 由於 主
耶穌
看重每位弟兄的生命,不願有人因此跌倒離開教會,所以,嚴嚴的警告祂的眾兒女們,要學習饒恕之道,
「他若懊悔,就饒恕他。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轉說,我懊悔了,你總要饒恕他。」
如果,人不知要饒恕人,根據 主
耶穌
的說法,寧可那人去跳海,
「把磨石拴在頸項上丟在海裏」
默默的死去,還強如得罪 主
耶穌
,把可能成為「小子」裏的一個絆倒了,那罪可是更大。 至於「信心」,主
耶穌
在第6節中說:
「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棵桑樹說,你要拔出根來栽在海裏,他也必聽從你們。」
我們既然相信上帝既可創造天地、創造人,以及救贖有罪的生命。 上帝以此能力,要把一棵桑樹連根拔出栽在海裏,是何等容易的事,只要興起類似一次地震、海潚或颶風就可辦到。 然而,人所以無法相信此事,乃是因為人沒有耐心,都希望在瞬間看到上帝的作為,否則就把上帝的言語當耳邊風,而不相信上帝。殊不知在長久等待的日子裏,上帝早已在每個人身上,成就了許多比桑樹連根拔出,裁在海裏更神蹟的事,祂早在無形中改變人,成就人的願望。 但愚蠢的人只看眼前利益,而忽略 主
耶穌
在人身上的長期作為。 把 主
耶穌
看成像魔術師般,除非當面移山倒海否則不信; 持這種想法的人不但沒有信心,反倒成為不好的試探。 所以,當從上帝長期在人身上的神蹟感謝上帝,知道在適當時機,人若有一粒芥菜種的信心,都可像 主
耶穌
所說:
「對這棵桑樹說,你要拔出根來栽在海裏,他也必聽從你們。」
這才是真正的信心。 做為主
耶穌
的門徒,除了要有饒恕人的心以及信心外,最重要的還是要有任勞任怨的心。 路加福音第十七章第7節到第10節,主
耶穌
說:
「你們誰有僕人耕地,或是放羊,從田裏回來,就對他說,你快來坐下喫飯呢。 豈不是對他說,你給我預備晚飯,束上帶子伺候我,等我喫喝完了,你才可以喫喝麼。 僕人照所吩咐的去作,主人還謝謝他嗎。 這樣你們作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當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作的本是我們應分作的。」
主
耶穌
講這話的時候,是在過去封建
羅馬時期
,那時的僕人,很多是用金錢買來的,就是奴隸、奴隸的後代或戰俘,總之就是失去自由的人。 這些人,就像
美國
南北戰爭時的黑奴,是活在人權被剝奪的基礎上,他們甚至被勞役至死。這情形絕不像現今的僱主關係,主人賺錢是職員功勞,所以主人仍需百般禮遇職員。 那時身為奴僕的,作到死是應該的。 所以主
耶穌
才會比喻說,沒有人會等奴僕辛苦工作回來後,還伺候僕人的; 反而在他辛苦工作回來後,還被催促立刻做飯給主人吃,且等主人吃完飯後,才能吃用剩餘的飯菜。 這樣辛苦作完一切主人所吩咐的工作後,最後還要謝謝主人說:
「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作的本是我們應分作的。」
這是早期奴僕的生活。 主
耶穌
以此實例告訴我們,如何做好門徒,乃是要愛人如己,且要任勞任怨,還要感謝上帝。 然而,謹守以上教導的服事,又有何等收穫呢? 接著 主
耶穌
以第11節到第19節,自己的親身經驗告訴我們。
聖經
上記載著,那時 主
耶穌
進入一個村子,十個長大麻瘋的迎面而來,遠遠的向主求救。 主耶穌就憐憫他們,對他們說:
「你們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
他們去的時候就潔淨了。 這十個長大麻瘋得救的人,卻只有一位回來感謝 主
耶穌
。
聖經
清楚的記載
: 「內中有一個見自己已經好了,就回來大聲歸榮耀與上帝,又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祂。這人是
撒瑪利亞
人。
耶穌
說,
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在那裏呢。 除了這外族人,再沒有別人回來歸榮耀與上帝嗎。 就對那人說,起來走罷,你的信救了你了。
」
這故事告訴人即使遵守 主
耶穌
的教導,不僅有饒恕人的心、信心,並有愛心願任勞任怨,然而所得到的也許很少,但 主
耶穌
要人不能氣餒。 因 主
耶穌
以神蹟奇事救人,知道回來感謝主的,也只有一位,更何況還是個外族人; 而我們又是誰呢?除非有聖靈引導,豈能在稍為努力,就想要有好成績呢? 所以 主
耶穌
以自己為例,告訴人在福音路上,不要氣餒總是努力就是了。 為了鼓勵門徒努力,主
耶穌
用第20、21節,回答一位法利賽人,問:
「上帝的國幾時來到」
的機會,告訴門徒努力的道理。主耶穌說:
「上帝的國來到,不是眼所能見的,人也不得說,看哪,在這裏。看哪,在那裏。」
而真正上帝的國,主耶穌最後指出:
「因為上帝的國就在你們心裏。」
感謝上帝,主
耶穌
這段話,使人明白原來我們努力的源頭,早就建立在上帝國的根基上,
「因為上帝的國就在我們心裏。」
首頁
網站消息
線上書籍
用戶管理
捐款說明
網站連結
影音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