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書籍
「恩友學校」目錄
MarkDown
26. {傳教篇}傳福音的秘訣
1. 【信仰篇】論悔改的心
2. 【信仰篇】亞伯的獻祭
3. 【信仰篇】所以你們要去
4. 【信仰篇】論完全人
5. 【信仰篇】論信仰
6. 【信仰篇】信的行為
7. 【信仰篇】不要另立根基
8. 〔天國篇〕進天國的道理
9. 〔天國篇〕財主的啟示
10. 〔天國篇〕基督徒的迫害
11. 〔天國篇〕基督徒的義
12. 〔天國篇〕富有人進天國
13. 〔天國篇〕天國的小子
14. 〔天國篇〕第三層天
15. 《教會篇》最大的神蹟
16. 《教會篇》做主門徒的信條
17. 《教會篇》初代的教會
18. 《教會篇》教會的執事
19. 《教會篇》終身原諒
20. 《教會篇》無愛的世代
21. 《教會篇》同得擄物
22. {傳教篇}十字架的道理
23. {傳教篇}太初有道
25. {傳教篇}慾望之果
26. {傳教篇}傳福音的秘訣
27. {傳教篇}起初的愛心
28. {傳教篇}約伯的啟示
29. 【禱告篇】主訓人的禱告
30. 【禱告篇】主的禁食
31. 【禱告篇】與上帝同在
32. 【禱告篇】等候勝利
33. 【禱告篇】論禱告
34. 【禱告篇】再論禱告
35. 【禱告篇】也論方言
36. 〈律法篇〉律法的成全
37. 〈律法篇〉兩條誡命
38. 〈律法篇〉把最好的給人
39. 〈律法篇〉常與窮人同在
40. 〈律法篇〉舊約的「詩篇」
41. 〈律法篇〉舊約與新約
42. 〈律法篇〉十誡的律法地位
43. 【附錄】舊約律法中的「十戒」及「愛人如己」條文:
45. 〔其他收錄〕耶穌的榜「樣」
47. 〔其他收錄〕不後悔的上帝
49. 〔其他收錄〕中國人的祖先
28. {傳教篇}約伯的啟示
恩友學校 ====
有基督徒不了解,上帝是如何愛世人,這愛甚至可為人捨命的地步。 上帝愛世人的道理,若不是因為 主
耶穌
為救贖世人,親自來到世上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十字架上,且死而復活,使人活著重新成就有盼望的人生,因而對上帝的愛有較深刻的印象。 其實,上帝對人的愛,可說從起初上帝創造人時就有了。 上帝造人不只是要人像
創世記
第一章26節所說的:
「上帝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
一樣,只是用來做為上帝創造萬有的一個管理人而已。 事實上,上帝創造人,乃是要人成為祂的兒女。
希伯來書
第二章5到8節
保羅
就說:
「我們所說將來的世界,上帝原沒有交給天使管轄。 但有人在經上某處證明說『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他。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點,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並將你手所造的都派他管理,叫萬物都服在他腳下。』」
接著又說:
「既叫萬物都服他,就沒有剩下一樣不服他的。只是如今我們還不見萬物都服他。 惟獨見那成為比天使小一點的
耶穌
,因為受死的苦,就得了尊貴榮耀為冠冕,叫他因著上帝的恩,為人人嚐了死味。原來那為萬物所屬,為萬物所本的,要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裏去,使救他們的元帥,因受苦難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
如此,以創造兒女心思來創造人的上帝,不料卻因始祖亞當和
夏娃
,不聽從上帝的教導,以至於吃了 上帝在
伊甸園
中,一再吩咐不可吃的
「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
。 因而吃了果子後的
亞當夏娃
,雖如上帝所說的
「能知道善惡」
,可惜他們的善惡判斷,乃是出自於肉體的需求,也就是「
慾望
」,人終成為慾望的捆綁,結局就是死。
也因為人吃了「
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
」,所以
創世記
第三章22節,上帝說:
「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能知道善惡。 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的果子吃就永遠活著, 耶和華就打發他出
伊甸園
去,耕種他自出之土」。
而,
亞當夏娃
雖被趕出
伊甸園
,但「罪」已入了世界;如
創世記
第六章第1節所說:
「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
在第11、12節又說:
「世界在上帝面前敗壞,地上滿了強暴。 上帝觀看世界,見是敗壞了,凡有血氣的人,在地上都敗壞了行為。」
人的敗壞,不只褻瀆上帝,做出許多令人髮指的事,不斷帶來天災外; 甚且為了滿足個人慾望,製造了許多世間苦難。 大者如戰爭擄掠、爭權奪利、強取豪奪、草菅人命; 小者如任意枉法,搶奪別人財物、田地甚或妻女,壓窄苦毒困苦人。 造成世上民不聊生,到處顛沛流離,無以為生的貧乏人。 這些情景上帝都知道,也都看在眼裏。 所以為減低世人罪行,同時為憐憫世上的貧乏人,就一再透過先知們,教導世人要彼此相愛以渡過世間的苦難,讓有能力的幫助無能力的。 所以,上帝在指示
摩西
頒佈律法時,也同時頒佈了許多上帝的公義、信實和憐憫,做為人當守的律例典章。
利未記
第十八章第1到5節:
「 耶和華對
摩西
說:『你曉諭
以色列人
說:我是 耶和華你們的上帝, 你們從前住的
埃及
地,那裏人的行為你們不可效法, 我要領你們到的
迦南地
,那裏人的行為你們也不可效法,也不可照他們的惡俗行。 你們遵守我的典章,守我的律例按此而行。 我是 耶和華你們的 上帝,所以你們要守我的律例典章,人若遵行就必因此活著,我是 耶和華。』」
可以說
利未記
及
申命記
一再談的,就是上帝所頒佈的公義、信實和憐憫,祂除頒佈十誡外,在
利未記
上也要人不可欺騙、不可說謊,雇工人的工價,不可留到早晨; 並且強調審判要公義,不可偏護窮人,也不可看重有勢力的人。 又說,心裏不可恨惡你的弟兄,不可報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國的子民,總要
愛人如己
;
利未記
第十九章第9、10節更說:
「在你們地收割莊稼,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 不可摘盡葡萄園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園所掉的果子,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
上帝也在
利未記
第二十五章中,命令守安息年及禧年。 上帝對
摩西
說︰
「你曉諭以色列人說:你們到了我所賜給你們那地的時候,地就要向 耶和華守安息。 六年要耕種田地,也要修理葡萄園,收藏地的出產。 第七年,地要守聖安息,就是向 耶和華守的安息,不可耕種田地,也不可修理葡萄園。 遺落自長的莊稼不可收割,沒有修理的葡萄樹也不可摘取葡萄。 這年,地要守聖安息,地在安息年所出的,要給你和你的僕人、婢女、雇工人,並寄居的外人當食物。」
而,申命記第十五章上帝更命令以色列人,
「每逢七年末一年,你要施行豁免。」
第2 節說:
「豁免的定例乃是這樣:凡債主要把所借給鄰舍的豁免了,不可向鄰舍和弟兄追討,因為 耶和華的豁免年已經宣告了。若借給外邦人,你可以向他追討,但借給你弟兄,無論是什麼,你要鬆手豁免了。」
又說:
「你若留意聽從 耶和華你上帝的話,謹守遵行我今日所吩咐你這一切的命令,就必在你們當中沒有窮人了。因為你的 上帝必照他所應許你的賜福與你。 你必借給許多國民,卻不致向他們借貸;你必轄管許多國民,他們卻不能管轄你。」
此外,
申命記
第十五章第11節,上帝說:
「原來那地上的窮人永不斷絕,所以我吩咐你說:『總要向地上困苦窮乏的弟兄鬆開手』。」
所以,上帝在第7節要求祂的每個兒女,說:
「你弟兄中若有一個窮人,你不可忍著心、揝著手,不幫補你窮乏的弟兄,總要向他鬆開手,照他所缺乏的借給他,補他的不足。」
又說:
「你若惡眼看你窮乏的弟兄,甚麼都不給他,以致他因你求告 耶和華,罪便歸於你了。」
而,上帝的憐憫不只包括物質,也包括人身自由,祂說:
「你弟兄中,若有一個希伯來男人或
希伯來
女人被賣給你,服事你六年,到第七年就要任他自由出去。任他自由的時候,不可使他空手而去,要從你羊群、禾場、酒醡之中多多地給他; 耶和華你的上帝怎樣賜福與你,你也要照樣給他。」
當然,上帝所頒佈的律法,也包括什一奉獻,
利未記
第二十七章30節也說:
「地上所有的,無論是地上的種子是樹上的種子,十分之一是 耶和華的,是歸給 耶和華為聖。」
32節又說:
「凡牛群羊群中,一切從杖下經過的,每第十隻要歸給 耶和華為聖。」
綜觀上帝頒佈的誡命,並不如今日你我所知的「十誡」而已,這是 上帝帶領
以色列人
出埃及時,
以色列人
在曠野中犯了罪;為管束他們的行為,上帝在
西乃山
上藉著
摩西
頒佈「十誡」,好讓這些犯罪的以色列人得以遵守。 可以說,「十誡」就好比是臨時條款,為流浪犯罪的
以色列人
所預備的。 而真正的律法,則是等他們造完上帝的會幕後,上帝再度藉
摩西
曉諭
以色列人
。 其內容不只包括「十誡」,也包括「
什一奉獻
」,當然更包括很多「
愛人如己
」的內容。 而「愛人如己」的律法,也就是 主
耶穌
在
馬太福音
第二十三章第23節,所指
「那律法上更重的事」
,就是所謂的
「公義、憐憫、信實」
。 這
「那律法上更重的事」
的律法,或因教會的弟兄姊妹以為無法作到,或因主持教會的人信心不足,深怕因此得罪信徒、流失信徒,或怕因多行公義、憐憫、信實的事,會因此影響教會的奉獻或什一奉獻,所以淪為至今已成不為人所深知的律法。 所以當 主
耶穌
在世,有自以為懂律法的法利賽人,想以律法來詰問 主
耶穌
時,沒想到 主
耶穌
的回答,竟如此的出乎他們的意外。
馬太福音
第二十二章34到40節,形容當時的情景:
「法利賽人聽見
耶穌
堵住了
撒都該人
的口,他們就聚集,內中有一個人是律法師,要試探
耶穌
,就問他說,夫子,律法上的誡命,那一條是最大的呢?
耶穌
對他說,你要盡心盡力愛主你的上帝,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
這也是 主
耶穌
之所以在
馬太福音
第二十三章23、24節,用嚴厲的話語責備文士和法利賽人的原因。
「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薄荷、茴香、芹菜獻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義、憐憫、信實反倒不行了。 這更重要的是你們當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 你們這瞎眼領路的,蠓虫你們就瀘出來,駱駝你們倒吞下去。」
為了勸導那些只知律法皮毛,更不知 主
耶穌
就是那將來的彌賽亞的文士和法利賽人,主
耶穌
甚至在
馬太福音
第九章13節說:
「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
以指責這些只知在律法小細節,像批評 主
耶穌
與稅吏和罪人一同吃飯等事,在律法上與人爭辯,自以為是,卻對於那更大且更重的律法反倒不行。 事實上,直到目前為止,仍有許多教會不知真正的律法,他們以為像
舊約
時一樣,只要守十誡、守安息日
(或主日)
、守什一奉獻等即為標準基督徒。 至於像 主
耶穌
的所教導的「愛人如己」,也以為那是指著 主
耶穌
的身體,將為世人捨命,代替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而言的。 殊不知 主
耶穌
得以責備當時的法利賽人,乃因
聖經
早已記載,只是不為人知。 否則 主
耶穌
的回答,若無
聖經
的依據,是很容易引起當時正想尋找機會陷害 主
耶穌
的法利賽人,有機會使 主
耶穌
掉落在他們的手中,而很難全身而退。 所以,他們以為 主
耶穌
「愛人如己」的教導,只是一種原則性的教導,沒有具體可行的依據;甚至連 主
耶穌
在
馬太福音
第二十五章的教導:
「做在最小的一個身上,就是做在我的身上。」
的教導,也是如此,以為只是一種喻譬。 而對 主
耶穌
的教導,甚至以為可以「以傳福音領人信主」代替之。 總之,以為只要多傳「福音」、多「禱告」,履行「什一奉獻」,只要做好上述行為,就可以全部囊括在「愛人如己」這句話了。 其實,主的靈早已參透一切, 主
耶穌
在
啟示錄
第二章第4到7節,啟示
約翰
寫信給
以弗所教會
,責備世上這樣的教會說:
「你要寫信給
以弗所
教會的使者說,那右手拿著七星,在七個金燈臺中間行走的,說我知道你的行為、勞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惡人,你也曾試驗那自稱為使徒卻不是使徒的,看出他們是假的來。你也能忍耐,曾為我的名勞苦,並不乏倦。」
接著卻說: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 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那裏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 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裏,把你的燈臺台從原處挪去。」
以弗所教會
可以說是一間熟識
聖經
,而且有行為,肯勞碌、能忍耐的教會。 因著他們對
聖經
的熟識,所以很容易根據
聖經
道理,分辨出假的使徒出來; 同時他們也是愛主的,並且做到
「曾為主的名勞苦而不乏倦」
。 然而,這樣的教會,卻仍被上帝深深的責備,說他們
「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
。 所以要他們回想是從那裏墜落的,並要悔改
「行起初所行的事」
。 若不悔改,上帝就要把祂的燈臺台挪去。 若教會中沒有上帝的燈臺,那還是教會嗎? 所以行
「起初的愛心」
,對一間教會言,是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呢,你說是嗎?
首頁
網站消息
線上書籍
用戶管理
捐款說明
網站連結
影音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