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書籍
「恩友學校」目錄
MarkDown
38. 〈律法篇〉把最好的給人
1. 【信仰篇】論悔改的心
2. 【信仰篇】亞伯的獻祭
3. 【信仰篇】所以你們要去
4. 【信仰篇】論完全人
5. 【信仰篇】論信仰
6. 【信仰篇】信的行為
7. 【信仰篇】不要另立根基
8. 〔天國篇〕進天國的道理
9. 〔天國篇〕財主的啟示
10. 〔天國篇〕基督徒的迫害
11. 〔天國篇〕基督徒的義
12. 〔天國篇〕富有人進天國
13. 〔天國篇〕天國的小子
14. 〔天國篇〕第三層天
15. 《教會篇》最大的神蹟
16. 《教會篇》做主門徒的信條
17. 《教會篇》初代的教會
18. 《教會篇》教會的執事
19. 《教會篇》終身原諒
20. 《教會篇》無愛的世代
21. 《教會篇》同得擄物
22. {傳教篇}十字架的道理
23. {傳教篇}太初有道
25. {傳教篇}慾望之果
26. {傳教篇}傳福音的秘訣
27. {傳教篇}起初的愛心
28. {傳教篇}約伯的啟示
29. 【禱告篇】主訓人的禱告
30. 【禱告篇】主的禁食
31. 【禱告篇】與上帝同在
32. 【禱告篇】等候勝利
33. 【禱告篇】論禱告
34. 【禱告篇】再論禱告
35. 【禱告篇】也論方言
36. 〈律法篇〉律法的成全
37. 〈律法篇〉兩條誡命
38. 〈律法篇〉把最好的給人
39. 〈律法篇〉常與窮人同在
40. 〈律法篇〉舊約的「詩篇」
41. 〈律法篇〉舊約與新約
42. 〈律法篇〉十誡的律法地位
43. 【附錄】舊約律法中的「十戒」及「愛人如己」條文:
45. 〔其他收錄〕耶穌的榜「樣」
47. 〔其他收錄〕不後悔的上帝
49. 〔其他收錄〕中國人的祖先
40. 〈律法篇〉舊約的「詩篇」
恩友學校 ====
馬太福音
第二十六章及
約翰福音
第十二章,描述主
耶穌
騎驢進
耶路撒冷
,準備為人的罪被釘十字架前的故事。 有一次,在伯大尼長大麻瘋西門的家裏,剛好遇到
馬利亞
趁著主
耶穌
坐席的時候,拿著一瓶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澆在主
耶穌
的頭上,又塗抹在祂的腳上,並用頭髮擦拭,使屋裏滿了香膏的香氣。 有一個門徒,就是賣主的
加略人猶太
看見了,就很不喜悅,說:
「何用這樣的枉費呢,這香膏可以賣許多錢,賙濟窮人。」
對於門徒的責難,
馬太福音
第二十六章第10到13節,描述了當時主
耶穌
的回答:
「耶穌看出他們的意思,
就說,
為什麼難為這女人呢,他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 因為常有窮人與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 他將這香膏澆在我身上,是為我安葬作的。 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紀念。」
很多人甚至教會,都容易把主
耶穌
回答門徒的這一段話,誤解成只要在主的事上忠心,其餘像救濟人的事,或與窮人同在的事,就成為不重要。 甚且也有教會把救濟窮人的事,視為是「份外」或「額外」的事工。 這樣的誤解,表面雖說有理,其實卻是完全違背主
耶穌
教導的道理。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誤解呢? 其實要了解這段經文,就必須先了解主耶穌的生平。 上帝為拯救世人,差遣了主
耶穌
來到世上,成為世人的救贖。 然而主
耶穌
的降生,並非降生在有錢有勢的家庭中,反而誕生在貧寒的卑微家庭。 雖然主
耶穌
降生時,普天下充滿著榮耀,除有主的使者向牧羊人顯現,報大喜的信息外,也有天兵出現,同那報喜的天使,讚美上帝說:
「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上帝,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
然而,在實際生活上,養育主
耶穌
的
約瑟
卻是個木匠。 在古代社會裏,
約瑟
以木匠所得要養育,包括主
耶穌
在內的六個孩子,生活的困難可想而知。而主
耶穌
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成長,
路加福音
第二章40節形容:
「孩子漸漸長大,強健起來,充滿智慧,又有上帝的恩在他身上。」
可見,主
耶穌
在長過程中,已深知貧寒者的痛苦; 而且,從祂受洗開始傳道,並在
加利利
海邊呼召門徒跟隨祂,這些門徒像
彼得
、
安得烈
、
雅各
、
約翰
、
腓力
等,也都是出身貧寒,在海邊捕漁的漁夫。 因此,以他們的能力,在沒有跟隨主
耶穌
以前,也是無法做到常與窮人同在的。 然而,跟隨了主
耶穌
以後,直到受難前主
耶穌
卻對他們說:
「因為常有窮人與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
可見他們在跟隨了主
耶穌
以後,主
耶穌
對他們的教導,就是要他們
「常與窮人同在」
。 他們也確實這樣做,並且作到遺忘教導他們
「常與窮人同在」
的源頭,就是「主
耶穌
」的地步。 所以主
耶穌
要在受難前,再一次的提醒門徒,必先有了主,常與窮人同在才有意義。 其實,主
耶穌
不只在受難前叮嚀門徒「常與窮人同在」,自己也是經常以身作則,常與窮人同在。
使徒行傳
第十一章第38節,
彼得
就曾向
羅馬
的百夫長
哥尼流
家庭,見證主
耶穌
,他說:
「上帝怎樣以聖靈和能力,膏拿撒勒人
耶穌
,這都是你們知道的。 他周流四方行善事,醫好凡被魔鬼壓制的人,因為上帝與他同在。」
同樣的,
馬太福音
第三章,親自在
約但河
為主受洗的
施洗約翰
,雖然他曾目睹主
耶穌
受洗情景~
「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裏上來,天忽然為他開了, 他就看見上帝的靈彷彿鴿子降下,落在他身上。 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既目睹了當時的情景,知道主
耶穌
就是那要來的彌賽亞。 卻因主
耶穌
來到世上後,所教導的內容,卻與當時的律法不同,就產生疑惑,差人問主說:
「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
馬太福音
第十一章第4到6節:
「
耶穌
回答說,
你們去把所聽見所看見的事告訴約翰, 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麻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 『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
」
這是主
耶穌
親口所作的見證,其內容,若只是
「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麻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
。 對
施洗約翰
言,就不算什麼稀奇的事,因這些事,也同樣能行在許多先知身上。 像
以利亞
、
以利沙
等先知,就曾使
亞蘭
的元帥
乃曼
的大麻瘋得潔淨。 也曾使死人復活。 故主
耶穌
這樣說,也只能證明主
耶穌
來到世上,可能是位先知,或是更大的先知而已。 但主接著又見證,
「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
。 可見主來到世上,教導我們要
「常與窮人同在」
,傳福音給他們,也是他來到世上的目的之一。
路加福音
第四章第18、19節,主
耶穌
也在最初開始講道時,就指著
以賽亞書
:
「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人, 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受壓制的得自由, 報告 神悅納人的禧年。」
祂親自對人說:
「今天這經應驗在你們耳中了。」
由此可知,主
耶穌
的教導,不只是要我們傳福音給貧窮人,
「常與窮人同在」
。 更重要的是,也讓我們了解,常與窮人同在的根基就是主
耶穌
。 離此,任何善事皆成為毫無意議。
首頁
網站消息
線上書籍
用戶管理
捐款說明
網站連結
影音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