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書籍
「恩友學校」目錄
MarkDown
35. 【禱告篇】也論方言
1. 【信仰篇】論悔改的心
2. 【信仰篇】亞伯的獻祭
3. 【信仰篇】所以你們要去
4. 【信仰篇】論完全人
5. 【信仰篇】論信仰
6. 【信仰篇】信的行為
7. 【信仰篇】不要另立根基
8. 〔天國篇〕進天國的道理
9. 〔天國篇〕財主的啟示
10. 〔天國篇〕基督徒的迫害
11. 〔天國篇〕基督徒的義
12. 〔天國篇〕富有人進天國
13. 〔天國篇〕天國的小子
14. 〔天國篇〕第三層天
15. 《教會篇》最大的神蹟
16. 《教會篇》做主門徒的信條
17. 《教會篇》初代的教會
18. 《教會篇》教會的執事
19. 《教會篇》終身原諒
20. 《教會篇》無愛的世代
21. 《教會篇》同得擄物
22. {傳教篇}十字架的道理
23. {傳教篇}太初有道
25. {傳教篇}慾望之果
26. {傳教篇}傳福音的秘訣
27. {傳教篇}起初的愛心
28. {傳教篇}約伯的啟示
29. 【禱告篇】主訓人的禱告
30. 【禱告篇】主的禁食
31. 【禱告篇】與上帝同在
32. 【禱告篇】等候勝利
33. 【禱告篇】論禱告
34. 【禱告篇】再論禱告
35. 【禱告篇】也論方言
36. 〈律法篇〉律法的成全
37. 〈律法篇〉兩條誡命
38. 〈律法篇〉把最好的給人
39. 〈律法篇〉常與窮人同在
40. 〈律法篇〉舊約的「詩篇」
41. 〈律法篇〉舊約與新約
42. 〈律法篇〉十誡的律法地位
43. 【附錄】舊約律法中的「十戒」及「愛人如己」條文:
45. 〔其他收錄〕耶穌的榜「樣」
47. 〔其他收錄〕不後悔的上帝
49. 〔其他收錄〕中國人的祖先
37. 〈律法篇〉兩條誡命
恩友學校 ====
馬太福音
第五章第17節,主
耶穌
說:
「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
許多人不解,為何有人以為主 耶穌來是要廢掉律法? 而主
耶穌
卻說,祂來是要「成全」律法。 到底「**成全**」律法是什麼意思呢? 記得有個故事說有個國王,他有個忠心的老臣,為國家做了很多事情,但因年紀老邁;於是到王的面前,對他說:「王所吩咐我的工作,我都努力去做,現在已年老力衰,懇請王『成全』,讓我退休。」 這時,王要回答說:「你說的甚是,對你的請求,我願意『成全』。」 這裏所說的「成全」,就是王不只喜悅這老臣所做的工作,且因老臣老邁,所應盡職的時間已滿,所以應該讓他退休。主
耶穌
來到世上前,對於上帝為管轄的百姓,藉著
摩西
的手,所定的律法也是如此,都要因為主
耶穌
的到來而被『成全』了。
人活在世上,因為慾望攻心都會犯罪; 不只基督徒會犯罪,其他宗教的人也一樣會犯罪,而犯罪的代價是什麼呢? 有人說犯罪的代價,就是「死」、就是「報應」。 所以,台灣有句諺語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 也就是說,人死後會因在世上的作為,而受應得的報應。 為善的,會有好報到天上享福;為惡的,就會死後到地獄受痛苦。 不幸的是,據載人死後「好報」會先來臨,所以一個人若有好行為,死後他會先到天上去享福,等福享盡了「惡報」就要來臨,終究要墮落到地獄去。 也就是說,世上的人都會犯罪,不管是好人或是壞人,即使犯的罪很微小,最後的結果,還是會墮落到地獄去。那不是說世上的人,始終都無法得救嗎? 因為這個道理,所以上帝憐憫人,知道人憑著自己的行為,是無法得救的。 所以就賜下主
耶穌
來到世上,成為世人的救贖。 讓世人因所犯的罪,應受的「報應」,都讓主
耶穌
在十字架上承擔了。 不僅以祂的鞭傷,代替人的刑罰,且以無罪的身體,代替人的「死」,使人所犯的罪得以洗淨,成為「無罪」得「永生」。 所以說,在主
耶穌
降生以前,人都是生活在「律法」下的,而「律法」就是「報應」,是使人認罪的。 但主
耶穌
卻是為救贖而來,使一切信祂的人,都得以進入天國。 也就是說,凡「真正」信主的人,他們的生命,都應活出「主耶穌的形像」成為聖潔。 試問一個聖潔的人,難道祂的行為還要受律法管制嗎? 就像一個品德高超的人,他還會每天憂慮是否會犯法嗎? 所以主
耶穌
才會說,
「我來是為成全律法和先知」
,因
為在
「聖潔」的
人身上,律法是毫無用處的,而先知來到世上乃是喚醒人,在律法下認罪。 這些都因主
耶穌
來到世上,成為過去,所以說:「成全」。 至於,要如何成為「聖潔」,主
耶穌
在馬太福音第五章,在登山寶訓中教導我們的機會,要我們的行為做到律法「成全」的地步。也就是說,不只行為上不要犯罪,連心思意念也不可以犯罪,甚至要我們去愛仇敵。 也就是說,除做到主 耶穌的教導:
「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
外,也要
「愛人如己」
。 馬太福音第五章第48節,主耶穌甚至說:
「所以你自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
至於如何做到此完全的地步,就像
羅馬書
第十三章第8到10節,保羅所說:
「凡事都不可虧欠人,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 **因為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像那不可姦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貪婪,或有別的誡命,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 愛是不加害與人的,所以愛就完全了律法。」
首頁
網站消息
線上書籍
用戶管理
捐款說明
網站連結
影音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