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書籍
「恩友學校」目錄
MarkDown
20. 《教會篇》無愛的世代
1. 【信仰篇】論悔改的心
2. 【信仰篇】亞伯的獻祭
3. 【信仰篇】所以你們要去
4. 【信仰篇】論完全人
5. 【信仰篇】論信仰
6. 【信仰篇】信的行為
7. 【信仰篇】不要另立根基
8. 〔天國篇〕進天國的道理
9. 〔天國篇〕財主的啟示
10. 〔天國篇〕基督徒的迫害
11. 〔天國篇〕基督徒的義
12. 〔天國篇〕富有人進天國
13. 〔天國篇〕天國的小子
14. 〔天國篇〕第三層天
15. 《教會篇》最大的神蹟
16. 《教會篇》做主門徒的信條
17. 《教會篇》初代的教會
18. 《教會篇》教會的執事
19. 《教會篇》終身原諒
20. 《教會篇》無愛的世代
21. 《教會篇》同得擄物
22. {傳教篇}十字架的道理
23. {傳教篇}太初有道
25. {傳教篇}慾望之果
26. {傳教篇}傳福音的秘訣
27. {傳教篇}起初的愛心
28. {傳教篇}約伯的啟示
29. 【禱告篇】主訓人的禱告
30. 【禱告篇】主的禁食
31. 【禱告篇】與上帝同在
32. 【禱告篇】等候勝利
33. 【禱告篇】論禱告
34. 【禱告篇】再論禱告
35. 【禱告篇】也論方言
36. 〈律法篇〉律法的成全
37. 〈律法篇〉兩條誡命
38. 〈律法篇〉把最好的給人
39. 〈律法篇〉常與窮人同在
40. 〈律法篇〉舊約的「詩篇」
41. 〈律法篇〉舊約與新約
42. 〈律法篇〉十誡的律法地位
43. 【附錄】舊約律法中的「十戒」及「愛人如己」條文:
45. 〔其他收錄〕耶穌的榜「樣」
47. 〔其他收錄〕不後悔的上帝
49. 〔其他收錄〕中國人的祖先
22. {傳教篇}十字架的道理
恩友學校 ====
馬太福音二十八章第19節: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有了主
耶穌
的呼召,從古至今就有許多傳教偉人,因此不顧生命,到蠻荒或危險地區去傳福音。
台灣
也是如此,一八六五年
英國
傳教士
馬雅各
醫生來到
台南
,因替人醫病,卻被說成取人心、曬人乾、挖人眼做藥而遭受迫害。 一八七五年來到
台灣
的
巴克禮
博士也是如此,為傳福音在
鳳山二崙
被居民集體淋糞,被淋時他還幽默地說:
「這些糞便不是可做肥料?這樣淋我不是太可惜了?」
一八八九年來台的
宋忠堅
牧師,就為了要到沒人敢去的東部傳福音。 沒想到卻被一位反對的原住民開槍打中胸部,本以為必死無疑反得痊癒,於是更加努力傳福音。 可以說,自從主
耶穌
升天後,二千年來已犧牲了無數傳教士的血,在大家持守 主
耶穌
的教導下,果然把福音傳遍了世界各個角落。
台灣
早期的福音也是如此,所以今日有幸,我們都能成為上帝的兒女,就是這些傳教士犧牲奉獻的結果。 所以,許多基督徒也飲水思源,都盼望能在既得的恩典上,履行主
耶穌
的教導。 然而生活在世上的人,由於主客觀條件不同,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傳教士,所以有人出錢有人出力;有人出去打戰,也有人在後方看守兵器。 所以有人就以此形容說:
「出去打戰的,和後方看守兵器的要同得擄物。」
這段出自
【舊約】
撒母耳記
(上)三十章第24節的經文,描寫受上帝揀選的
以色列大衛王
,有次從前線回來,發現他的城已被
亞瑪力人
攻破,所有城內的婦女、大小人口全被擄走,為了救回他們的妻兒,於是帶著他所有部下六百人,三日夜不吃不喝追趕仇敵。 不料到了比梭溪,
聖經
裏沒有談到比梭溪的危險,也許是條極深的河流,或許是極險峻;總之,可能是不通水性的人,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越過的河流。最後有二百人疲乏不能過河;
大衛
僅能帶著其餘四百人去追趕,經過從早晨到隔夜的打戰,終於奪回他們的妻兒。 當享受戰果時,有人認為那些沒參加打戰的人,只要還給他們妻兒就可以,不必分給他們搶回的擄物。但有智慧的
大衛
卻不如此行,因為這些不能渡過比梭溪的弟兄,並不是不願過去,因渡過溪流並不是人人可以的。 試想那一個人,他的妻兒被擄在前方,而不拼命想去營救呢? 如果可以辦到,甚至以自己生命代替他們的生命都願意。 因為沒有一個人願意將自己妻兒的生命,交託在別人手上,除非像這樣被溪水阻隔,相信他們內心一定比前去救助的人還要著急。 所以
大衛
說話了,他說:
「弟兄們,耶和華所賜給我們的,不可不分給他們。 因為祂保佑我們,將那攻擊我們的敵軍交在我們手裏。 這事誰肯依從你們呢。上陣的得多少,看守兵器的也得多少。」
因此,許多人以為我們不必一定出去傳福音,也可在後面看守兵器。 這話是不錯的,然而你的心情,卻要像那些不能渡過比梭溪的那些弟兄一樣,是情非得已。而不是象徵性的,以為多禱告,或十一奉獻就可替代。 因為這些都是我們當做的,而不是他們迫切的心情。
首頁
網站消息
線上書籍
用戶管理
捐款說明
網站連結
影音播放